第二十节 筑路(一)(1/2)
临高启明第二十节 筑路(一):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第二十节 筑路(一)
“王委员看起来修路不会太平。”梅晚意味深长的说。
“怎么?”
“听说早晨到临高去的侦察队在百仞滩被袭击了。”梅晚一边说一边盘躲开了路上的一块大石头。普通群众对中美三人组的事情并不很清楚以为他们也是派出去的侦察队。
“有这回事你怎么知道的?这事还没上内部简报。”郭逸回来后报告的情况还处于保密阶段。
“尸体都漂到河滩上了不是瞎子都看得见这有啥秘好保得?”梅晚说“新环境新气象有些脑残的习惯就不要再延续下去了吧。”
“怕什么十几个人围攻三个一样被打退三个受轻伤对方可死了好几个。”王洛宾故作轻松。
“不能这么说要来几枝冷箭也让人提心吊胆的。大伙在工地上又不能穿着防刺服装干活――太热了。”
他一路边开车边反映了公路建设中的问题:会开推土机的人太少那么多大型机械只能运作其中的二三台;没有安全帽虽然人手一个80钢盔但戴这个上工实在太累了。建议赶快做一批柳条帽――他们在河边发现了一些柳树林;饮用水现在每天补充饮用水都得回到海滩上去。身体矿物质流逝很多需要盐来补充计委又不肯直接拨发盐给他们说只有伙食办才能领好说歹说半天才松口说这事得医疗卫生组打证明才行……
“还有现在我们建设工程组的正式编制人员就那么几个都是技术人员。建筑工人全是从基本劳力组里调派来的生手。没技术不要紧我们教得了――农民工不也一样能干?可问题是第二天就给我们换一批人――还美日其名平均工作量。拜托这又不是吃大锅饭能这么搞平均主义吗?得前一批还没教会又来一批新的这不瞎折腾吗?你看今天工地上一口气来了三百多人干了多少活?”
“是这样。”王洛宾若有所思今天派到筑路工地上的劳动力小组的确多数都没活干。
“得组建个专门的工程队搞基建施工人员要固定。”梅晚说“我要求也不高50个人好了力活可以派基本劳动力来干。”
两个人一路说着公路的事情来到了临时的公路建设指挥部为了就近组织施工这个地方离开营地差不多有2公里条件很简陋也没有拉电。只是一个帐篷而已。
走到里面晒了一天太阳的帐篷里还是又热又燥各种图板、测绘器材塞得到处都是。一张大桌子上堆着成卷的勘测图纸。梅晚拿出了规划方案。
路线选在在文澜河的东岸。河东岸较于西岸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未来还可和红牌、马袅等港口连成一片形成产业基地-港口运输一体化。现代的临高的几个主要工业开发区也设置文澜河的西岸。
对于来到17世纪的穿越者来说完善的道路体系是重新构建现代社会的基础。现代化的道路不仅有利于物资和人员流通更大大增加了政权对社会的控制力。中国虽然是最早建立起全国性道路交通网的国家之一但是在道路延伸的范围和深度依然是很不够。以海南为例明代仅有官方的环岛驿路一条各县内均无较完善的大路。只有一些人踩牛踏出来的小路。无论官道还是一般的大路小路几乎都没有路面硬化和排水设施所谓“无雨三尺土有雨一身泥”在明代的海南同样适用。
相形而下同一个时代的欧洲也高明不到哪里去。1600年以前的道路状态依然非常恶劣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筑路技术已经失传路面的坑洞是用柴捆来填塞的甚至用这种强度很小容易腐烂的材料做为新建道路的路基。现代筑路的思想来自意大利人托格莱塔(约1587)他在一篇文章里第一次提到了一些现代道路的基本概念如道路必需在地下水的水平面之上;道路两侧需要有排水设施;用砾石修筑较为坚固的路基在上门铺设碎石、砂浆的混合路面――他还指出这种路面需要长期的维护但是在成本上比传统的罗马式硬质石头公路要便宜的多。从17世纪开始欧洲的筑路技术和路政才进入一个快速的发展的阶段。
穿越者的道路规划自然是雄心勃勃这条规划中的公路直线距离为8公里路线总长12-16公里按等级军路的乙级标准进行建设这种等级军路的通过量小于每昼夜200辆。设计汽车通过最大时速为40公里/小时。整个路基宽度为7米车行道宽度6米双车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