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食禄者不与民争利(2/2)
大明征服者第一百八十二章 食禄者不与民争利: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你们是担忧朕会大兴杂学是吧?”
七老没吭声,形同于默认。
“科举出仕,乃是读书正途,但是这天底下有多少贪官污吏?区区一个盐案,就有五百多官员落马,这还是朕不打算牵连太广的缘故,否则这朝堂这京城空上一半不过分吧?
朕不是屠夫,所以也不喜欢大开杀戒,但是贪赃枉法不能不受惩戒,读圣贤书,求的是治国安邦平天下,不是为了千里当官只为财,所以朕会严惩官场贪腐,一旦查处,只要没到丧心病狂的地步,朕不会杀人,但朕会让他们丢掉头上的乌纱帽。
可官员若是开革的多了,自然就要补充,光靠三年一次的会试外加举子可不够,所以朕要兴学。”
“陛下是要兴儒学还是杂学?”杨廷和又问了一句,不过这话问的极其失礼,可为了道统,他义无反顾。
“儒学为主,杂学次之。”朱厚炜回应,儒家传承几千年,可谓是树大根深,更是撑起了严密的官僚体系,想要轻轻松松连根拔起,完全不存在丝毫可能性。
更何况儒家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维持皇权稳固,儒家还是很靠谱的。
所以朱厚炜没打算一棍子把儒家彻底打死,更何况也打不死,真要野蛮去干,天下不大乱才怪。
朱厚炜的话让七老眉头紧蹙,于是杨廷和再问:“敢问陛下,如何以儒为主,以杂为辅,杂学为何杂学?”
朱厚炜淡笑道:“以启蒙看优劣,是读圣贤书,走仕途之道的学生就专攻儒学,以后科举应试,为大明治天下,不适合的便去学杂学,比如商学,学商的毕业之后可从商,可兴商,如此一来可让大明商业繁盛,国家增加赋税,又或者如匠学,学有所成之后便能潜心研究,开发匠道,推动大明匠作水平的提升,又或是医学,成才之后救死扶伤让民间百姓不至于因区区小病便魂归九泉等等。”
七老松了口气,如果是皇帝说的这样,倒是不会对儒家产生冲击,也就不是不能接受,但是杨廷和能成为首辅,智商岂能差了?他还是敏锐的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陛下要兴商,是不是要更改如今的商税税率?”
“是。”
杨廷和脸色微变道:“三十税一乃是祖制,岂可轻易改之?”
朱厚炜冷哼道:“又是祖制?又是祖制!朕早就说过,这天底下没有万年不变的成法,任何制度只要不适合当下,就有改变的必要,朕连藩王制都改了,区区一个商税改不了?
太祖制定三十税一,是因为天下初定,万业疲敝,为了恢复民生,为了繁荣商道,故而定下这几近于无的商税,如今天下兴盛,商道早已复苏,商贾一掷千金者比比皆是。
商人能挥金如土,能过奢靡无度的生活,大明为什么不能征商税?大明每年财政吃紧,赈个灾、修个殿的银子都拿的扣扣搜搜,这样的现象正常否?
很不正常,如今朕只是要将本属于国库的赋税给拿回来,难道不应当,商税征收上来,民间百姓少一些苛捐杂税,如此一来民生安定,大明富庶,商人也损失不了多少,大利之事,杨首辅身为宰执重臣,却出言反对,岂非可笑!”
“圣人言,食禄者不与民争利!”杨廷和平静的说出这句话,没有退让的意思。
“好一个食禄者不与民争利!”朱厚炜冷笑道:“天下百姓皆是朕之子民,商人是民,小农难道就不是民,大明的人头税和土地税有多沉重,诸位阁臣也在地方上任过官,是否心知肚明,百姓喜欢将自己名下的土地投献出去,目的何在?长此以往,损国而废农,难道就是诸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