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开口别针与蚕豆(1/2)
当医生遇上不正经系统502、开口别针与蚕豆: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这样一说,孩子妈妈也急了,央求医生:“那就赶紧做检查吧!”
其实,孩子爸爸也就是这么一说,要不是陈俊提起气管异物,他都想不起那天的事儿来。主要是因为,当时孩子好像也没吃什么特别的东西啊!
这父亲的心太大了。没办法,有些人也是第一次当父亲,所以当得不好,需要谅解。不过,也有一些人,非常细心,即便是第一次当父亲,也远比许多人优秀。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从小的性格养成的。
随后,陈俊就安排患儿去做胸部CT,这一检查,我去,果然是气管异物!
而且,那个异物竟然还吓人得很!竟然是一个开了口的别针!不锈钢的那种!幸亏不是铁的,要是铁的,会在里面生锈,更加麻烦。
这根针如果不取出来,致命的风险很大!
听医生们这样一说,孩子爸妈越发焦急,犹若热锅上的蚂蚁。更令人忧心的是,那个别针在气管里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唉,任何人用脚趾头都能想到。只是,事已至此,后悔也无济于事,只有尽量挽救。
“医生,赶紧帮忙取出异物啊!”孩子父母都快哭了!手足无措,简直要给陈俊下跪了!那种内心的焦灼,只有为人父母的才能体会得到。甚至这一刻,孩子父母一度有种即将失去孩子的感觉……
陈俊连忙安慰:“放心,我们尽力而为!”
当即,迅速准备,就在急诊科里做手术。
刘璐给陈俊当助手,刘璐的脸色很难看,因为,若是让她来主刀的话,感觉难度好大!这种手术,需要那种手特别巧,技术特别精湛,经验极其丰富的人才能做成功吧?咦~,这不正是说的是陈俊吗?
刘璐看了陈俊一眼,只见,陈俊已经开始行动了!
手术十分顺利,仅仅只花了五分钟,那根开了口的别针就被从孩子体内取了出来!刘璐顿时对陈俊惊为天人!心说陈俊能有现如今的名气,真不是浪得虚名的!
别看这么一个小小的别针,只要是懂行的就会知道其取出来的难度!若是在一般的医院,即便查出来有这么个异物,恐怕也不一定有医生能做得了这个手术!稍微搞不好,会对孩子造成更为严重的二次伤害的!
不过,对陈俊来说,真的不是问题。
术后,孩子顿时轻松了许多,可以大口大口地顺畅呼吸了。
对于别针怎么就能被吃进了嘴巴,还进入了气管?孩子爸爸后怕不已,其实,他对于一个多月前的情形,已经记不大清楚了。
当事后,陈俊问起的时候,孩子爸爸仅仅记得,那天晚上,他上厕所,出来就看见孩子到处在乱抓东西往嘴里塞,那么小的孩子,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用嘴巴舔一舔,用还未长全的牙齿啃一啃。
至于孩子是如何把别针抓到手里、吞进肚子、卡住咽喉和气管,孩子爸爸完全没有印象,甚至想不起来家里的别针是哪里来的,放在哪里。家里真的有那种别针吗?
陈俊看着那个取出来的“样本”,沉吟片刻,说道:“这根针看起来有点像衣服商标上的别针,也许是你们买东西的时候留下的呢?”
孩子爸妈后怕不已,同时也很惭愧,因为他们的粗心,差点害死了他们的宝宝。这简直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陈俊说道:“我说这个并不是责怪你们,而是想提醒你们,以后如果有什么尖锐的小东西,最好是及时收起来,或者放在专门的比较高的孩子够不着的地方。其实,我们急诊科和儿科,常常做给孩子取气管异物的手术,取出来的东西可谓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有果仁、果壳、骨刺、小塑料制品,还有各种尖锐物。当然了,像这么大的开了口的别针,说实话,还是头一份!”
省一医儿科,有一间专门的房间,放置各种异物样本的,都是真实的,也就是说,那些样本都是从孩子体内取出来,然后制作成标本,放在房间里收藏,供后来者学习的。
每一件标本都记录着风险,提示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们的安全。陈俊打算,日后写一篇专门的博文,配上科室里的那些标本,好提醒孩子家长们注意。那些小东西,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陈俊记得,前几个月,也曾接诊过一个一岁多的小男孩,症状也是不停地喘,还时不时咳嗽,CT检查发现,孩子肺部严重感染,后来通过支气管镜将异物取出来一看,竟然是一块小骨头。
推荐下,我最近在用的追书app,【 \咪\咪\阅读\app \.mimiread.\ 】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孩子的妈妈想了想,之前给宝宝吃过一次鸭舌头,这小骨头,应该就是从鸭舌头上来的。
对于成年人,鸭舌头上的软骨自然不成问题,但是却会卡住小孩子。
另外,在更早以前,省一医急诊科还曾遇到过一个可怜的小病人,因为吃山核桃仁堵住了大气管,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呼吸心跳已经停止了,急急忙忙转送过来,早已经没有了抢救的机会……
还有个女孩是吃香蕉噎住,一大口咬进去,进入了气管,导致窒息,当时是在农村乡下,送过来时,已经没有生命体征!其实,当时如果她的监护人会海姆立克冲击法,是可以消除危机的。
如此种种,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
陈俊很想提醒广大粉丝们,各位家长朋友们,异物吸入属于婴幼儿多见的急症,严重者会在短时间内窒息死亡。2-3岁的小宝宝最容易发生异物吸入。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比较好动,再加上还不太会说话,很难准确表达自己。
这也是儿科被称为哑科的原因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