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下大势,乱世人轻(1/2)
回到三国战五胡第一章 天下大势,乱世人轻: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八月。
肆虐汉室八州的黄巾贼乱,在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分率麾下汉军将士,对其展开铁血镇压,随着地方大批黄巾贼被杀,使得这黄巾贼乱之势,渐渐有了衰败的迹象。
自左中郎将皇甫嵩,奉诏率领麾下汉军将士,进军冀州,受麾下别部司马吕布所影响,其部成功攻破被黄巾贼的广宗城,黄巾贼首张角、张梁接连伏诛,这使得岌岌可危的冀州,也开始逐步的开始恢复秩序。
那些肆虐在冀州各郡的黄巾贼,因这黄巾贼首张角被汉军诛杀,使得其部麾下黄巾贼士气大动。
为避免被强势的汉军逐一围剿镇压,受地公将军张宝号令,多部黄巾贼队伍,皆聚集在巨鹿郡北部,下曲阳,以待图谋。
接连不断的征战,左中郎将皇甫嵩,麾下汉军将士,虽说取得了一场场骄人战绩,但多达半年之久的征战,亦使得麾下汉军将士,心中生出厌战之意。
为重整麾下汉军士气,自攻占广宗城以来,左中郎将皇甫嵩,便命麾下汉军在广宗一带休整,编练麾下所虏黄巾贼在地方屯田,同时等待汉室进一步的指示。
而相比较于征战顺利的左中郎将皇甫嵩,这出兵豫州的右中郎将朱儁,就显得不那么顺利。
原本按照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在阳翟城所定,右中郎将朱儁,将率领麾下汉军将士,对肆虐在豫州境内的黄巾贼,进行围剿镇压。
因兖州、豫州毗邻司隶重地,为确保汉室稳固,此计若能实现,纵使这黄巾贼乱声威再大,也终究无法影响汉室统治。
起初右中郎将朱儁,在率军率军围剿汝南、陈国一带的黄巾贼时,因麾下有骑都尉曹操、佐军司马孙坚,这使得其部取得了骄人战绩。
但就在右中郎将朱儁,率部平定汝南、陈国一带黄巾贼,准备挥师对豫州境内黄巾贼,进行进一步围剿之时,临危受命当上这南阳太守的秦颉,在南阳郡内的黄巾贼,难以平灭之际,谴麾下大将黄忠,送来求援书信。
言明如今这南阳郡内,黄巾贼众势大,起初在黄巾贼帅张曼成的统率下,这南阳郡内的黄巾贼,不仅攻破了南阳郡城宛城,还杀害了前任南阳太守褚贡。
南阳太守秦颉,在书信中再三言明,倘若汉军不能尽早扑灭,这肆虐在南阳郡内的黄巾贼乱。
恐要不了多久的时间,这南阳郡黄巾贼,便可据守南阳,或挥师北进,威胁汉室兖州、豫州之地,进而威胁到汉室司隶重地;亦可派兵联络荆州境内黄巾贼,挥师南下,窃取汉室荆襄之地。
尤其是那时的左中郎将皇甫嵩,虽说刚刚率部进军兖州,取得了一些战绩,但就整体局势而言,不管这南阳郡黄巾贼,是哪一种战略最终谋成,这对于汉室来说,绝对是件异常沉重的打击。
右中郎将朱儁,在得知此等消息后,心中不由一惊。
在与麾下倚重的大将,骑都尉曹操、佐军司马孙坚,经过一番激烈的商讨后,应骑都尉曹操、佐军司马孙坚建议,便决意暂缓己部既定计划,暂缓围剿豫州境内黄巾贼,进而挥师西进,转战南阳战场,准备扑灭这肆虐在南阳郡内的黄巾贼乱。
遂,在四月中,右中郎将朱儁,率领麾下汉军将士,进军南阳郡,并成功汇合秦颉所统南阳郡兵,荆州刺史徐璆所统荆襄兵马,合兵四万余众,准备围剿这座被黄巾贼攻占的宛城。
受吕布出现的影响,这场对汉室平定黄巾贼乱中,意义颇深的南阳战役,便在此时发生了一些较大的变故。
作为黄巾贼首张角,麾下颇为看重的亲传弟子,南阳黄巾贼帅张曼成,在谋略南阳之地时,得知颍川黄巾贼帅波才,一战便被前来围剿的汉军主力斩杀后,其心里便起了警觉心理。
尽管说此时来攻宛城的汉军,相比较于原有历史进度,在兵马上多出了两万余众,而右中郎将朱儁麾下,也多了骑都尉曹操这员帅才。
只是这据守宛城的黄巾贼兵马众多,而南阳贼帅张曼成麾下,更是聚集了赵弘、韩忠、孙夏等能力不俗的黄巾贼将,这使得前来围攻宛城的汉军,在攻势上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南阳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而这宛城更是少有的军事重镇,当初在攻占这宛城以后,南阳黄巾贼帅张曼成,便聚集南阳郡内多数黄巾贼,入驻这军事重镇宛城,为的就是避免汉军大批来攻。
这也使得右中郎将朱儁,在率领麾下汉军,攻打这座被黄巾贼攻占的宛城时,一连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所取得的战果并不乐观。
而此时在左中郎将皇甫嵩那里,则传来了其部大破东郡黄巾贼帅卜己,麾下大将吕布,更是于乱军中斩杀了,那东郡黄巾贼帅卜己的骄人战绩。
这让立功心切的右中郎将朱儁,在得知此消息后,根本就不顾麾下大将,骑都尉曹操、佐军司马孙坚的强烈反对,遂指挥麾下汉军将士,对据守宛城的黄巾贼发起猛攻,虽说此战极大消耗了宛城黄巾贼,但汉军也在此战亦受到了严重损失。
原本按照骑都尉曹操、佐军司马孙坚的建议,其部应分出一支兵马,对肆虐在南阳郡内的黄巾贼,先一步进行围剿镇压,以此来削弱据守宛城的黄巾贼势力。
只是这右中郎将朱儁,一意孤行,虽消耗了宛城黄巾贼的兵马,但同时也使得己部麾下受到了严重损失。
以至于后来这肆虐在南阳郡内的黄巾贼,在南阳黄巾贼帅张曼成的调动下,对围攻宛城的汉军进行袭扰后,又有多数黄巾贼成功进驻宛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